炼金术士的传说中,“点金石”可以把常见金属转化为黄金。而在现实中,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则可成为江苏制造业的“点金石”:作为目前科技制造领域的巅峰行业,航空航天是所有产业中价值链最长的,对技术、工艺、经验、材料、设备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,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及高精尖技术的外溢释放作用显著。△江苏省航空航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截图
聚焦大飞机、航空发动机,
《计划》敲响“双飞”发展战鼓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。《计划》提出了要聚焦大飞机配套系统与部件、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、航空材料、机载系统等多个方面,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科技创新中心,敲响了战鼓。航空工业产业链长、辐射面宽、连带效应强。在航空发达国家,大型飞机工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,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。作为制造业大省,江苏正在全力抓发展机遇,承接上海作为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链核心的溢出效应,成为供应链的核心成员。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陈磊告诉现代快报记者,江苏此次发布《计划》是在航空航天产业体量和规模上的一次尝试。他指出,西安、成都、沈阳是我国三大飞机制造基地,在航空制造方面具有先天优势,这离不开几十年的国家战略布局,对制造业大省江苏而言,《计划》就是从政策、资金等方面对各方主体赋能,让一部分产业或企业“小荷露角”,然后根据先期发展情况,再做适度调整或引导。此前,包括浙江、广东、上海等地都发布了地区性的航空航天产业规划,当前江苏聚焦该领域产业发展,抓住机遇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,离不开自身优势。陈磊认为,江苏之所以能够发力航空航天产业,主要有三点原因。第一要归因于突出的区位优势,他解释道:“国内大飞机的布局目前还是以上海为中心,中国商飞下辖主要有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、上海飞机制造厂,江苏作为长三角重要一翼,在融入上海航天航空产业链布局上可以说是‘近水楼台先得月’。”第二,江苏经济基础较为雄厚,航空航天工业体系要求比较高,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。第三点原因在于江苏强劲的科技实力,江苏一些高校同制造业,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产学研融合的生态,并具有一定规模。陈磊指出:“因为基本上一架大飞机需要三五百万个零件,可能涉及到的供应链或供应商,通常会突破千家,江苏工业制造能力一直走在前端,有实力成为产业链中强劲一环。”虽然经济、科研占优,政策、资金扶持前置,但陈磊也指出,江苏在航空航天产业积淀上与先发地区有一定差距,对于需要长周期投入的航空航天产业来说,如何迎头赶上或以自身优势创造差异化竞争力,对江苏而言至关重要。“航空航天产业链从来不是简单某个区域就能完全承接的,江苏需要挖掘自身优势,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,此外引进人才,形成专家智库,将第一手资源准确传达到江苏制造前端,了解前沿技术、市场需求、产品效果等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”陈磊指出,江苏制造业在各个板块都很强,有很强的发展冲劲,但是航空航天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组织性或计划性,江苏发布的《计划》正体现了航空航天产业链的发展布局,有高度组织性,且分门别类。因此,江苏跟其他省市形成错位发展态势,突出自身优势,是科学发展路径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乘坐直升机低空游览城市,紧急时刻请求直升机运送病人,18岁乘坐直升机体验高空跳伞,各类通航服务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,通航飞机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。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,《计划》发展重点的第五项是“聚焦通航整机及无人机”。多位业内专家指出,作为人口大省、经济大省、制造强省,江苏省在通航产业发展上应该走在全国前列,尤其在上游的通航飞行器制造生产、下游针对城市发展的商业服务方面,未来江苏可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。通用航空业对各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价值,根据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(GAMA)数据,美国通用飞机制造收入约105亿美元,占全球52%,在2015年,通用航空相关产业为美国经济贡献了2190亿美元的总体经济产出,占GDP的比重超过1%,并提供了110万个就业机会。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,镇江、盐城等地建成了各具特色的航空产业园和航空小镇,航空器研发、航空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。在通航运输方面,现代快报记者查阅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(2018-2035年)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到2035年,机场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3-4个,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域,建成“通用航空强省”,即根据市场需求和服务范围,形成“10+60”的分层次布局方案,其中,区域级通用机场10个、地区级通用机场60个,即到2035年江苏计划建70个通用机场。如何发力通航产业?业内人士表示,通用航空的定位应该根据江苏的经济社会结构特征来选择,与东北、华北的通航产业定位应当有所区别。“江苏是制造业强省,产业基础较好,江苏省应该积极发展通航飞行器的研发生产,率先生产出性能好、价格便宜的直升机产品。”若尔通用航空发展集团主席吕勇在早前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,目前通航飞行器研发制造基本都被欧美国家垄断,国内这一产业非常薄弱,“疫情之后,各地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,中国通航产业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,有巨大的市场潜力,当前江苏可有针对性发展通航产业,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,并同时增强城市服务能力,增强城市竞争力。”江苏《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中,将“聚焦商业航天”列入发展重点,其中提到“推动卫星数据与地理信息及互联网数据的深度融合,重点发展高精度定位终端和服务运营商,加快集成导航定位、通信、信息增值服务的位置运营服务平台建设,推进北斗省域广泛覆盖和深度应用。”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副院长、副总经理张聪表示,“这条是跟我们紧密相关的。”他介绍,近年来,北斗系统应用产业不断发展,“北斗+”融合应用新模式已经形成产业链,江苏北斗产研院一直致力于应用领域推广和落地,《通知》将“推动北斗省域广泛覆盖和深度应用”列入其中,对北斗产业化来说是一条喜讯。在张聪看来,“北斗”系统不只是飘在太空的高科技,也不能简单理解成“卫星导航”,它应该是一种“新基建”。当它与各个行业、场景发生关联,则可以赋能原有产业。用行业内的说法,北斗属于“时空基础设施”,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,两大基础功能:精准授时、空间定位,已经广泛应用在在交通、电力、金融、农业、防灾减灾等领域。张聪介绍,北斗能实现“实时厘米级定位、后处理毫米级定位”,例如交通领域的应用,人们熟知的是在百度、高德这些导航软件都用上了北斗。而大家相对陌生的领域,北斗也在默默发挥作用。比如横跨江苏镇江和扬州的五峰山大桥,安装了37对“中国北斗”应用系统,这套系统可全天候监测大桥的运行情况,哪怕是桥身出现毫米级的位移,也能被北斗察觉到。这样的应用,还可以用在大坝等水利工程、地质灾害点检测中。根据2022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《新时代的中国北斗》白皮书,2021年,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4700亿元人民币,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%。截至今年6月,北斗终端数量在交通运输营运车辆超过800万台,农林牧渔业达130余万台,公安达180余万台。张聪强调,“北斗+”融合5G通信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行业赋能前景乐观。结合江苏制造业强势的特点,他认为,“北斗+”在江苏有丰富的应用场景,目前江苏北斗产研院与企业合作,做了农业机械的自动驾驶。未来,智能交通、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前景值得期待。
PS:最近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了,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,大家伙儿别忘了给(通航圈)加上星标,以免错过更多精彩!